姓名:杨滨 | 系属:化工装备与控制工程系 |
|
学位:博士 | 职称:教授 | |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导师类别:博导/硕导 | |
电子邮箱:yangbin19881106@126.com | ||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 ||
个人主页: | ||
· ※ 个人概况 主要从事承压设备安全检测与评价研究。现任中国化工学会检维修专委会委员,山东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专委会副秘书长、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面上、青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石化、上海特检院、河南锅科院等企业横向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排名第1、4、6)、日内国际发明展金奖(排名第2)、ASME PVP会议(2017年)优秀论文奖、第11届全国压力容器会议(2025年)优秀青年论文奖。在Int. J. Press. Vessels. Pip、J. Pressure Vessel Tech、Mater. Sci. Eng. A、Eng. Fail. Anal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余件,参编团体标准2项。 · ※ 研究方向/招生方向 1、微压痕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与装备设计 2、残余应力测试与热处理调控 3、超期服役承压设备延寿评估 4、高温焊接结构的蠕变损伤与断裂 · ※ 教育经历 2012年-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 2010年-2012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动力工程,硕士 2006年-2010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士 · ※ 工作经历 2025年1月-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必赢242net官网,装控系,教授 2020年1月-2024年12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必赢242net官网,装控系,副教授 2019年8月-2019年12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必赢242net官网,装控系,讲师 2017年7月-2019年7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装控系,师资博士后 · ※ 主讲课程 本科生:《过程设备设计(2-2)》、《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压力容器与锅炉安全工程学》、《专业实习》等 研究生:《承压设备结构完整性》、《能源化工装备技术》 · ※ 学术兼职 [1] 中国化工学会,石化设备检维修专委会,委员 [2] 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协作专委会,青年委员 [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温材料及强度专委会,青年委员 [4] 山东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专委会,副秘书长、委员 [5] 大型铸锻件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外聘专家 [6] 淄博市检验检测计量研究总院,外聘专家 [7] 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 [8]青岛市科技局专家库,专家 [9] 材料热处理学报,青年编委 [10]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期刊,青年编委 ※ 本科生指导情况 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奖: [1]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16周年精英联赛,最佳工业设计奖(特等奖) [2] 2024“卓然-笃舜-宏图杯”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一等奖 [3] 第11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一等奖 [4]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16周年精英联赛(2023-2024),一等奖 [5] 第十二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二等奖 [6] 第10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二等奖 [7]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 [8] 2023“巨化-卓然-笃舜杯”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二等奖 [9] 第八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 [10] 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社会企业专项),二等奖 所指导学生三大赛获奖: [1] “建行杯”第七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2] “建行杯”第六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3] 第17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基于电场响应与原位压痕法的断裂韧性测试装置设计,国家级大创,优秀结题 [2]基于光学衍射与原位压痕法的残余应力测试装置设计,省级大创,优秀结题 [3]原位蠕变测试装置与智能数据分析系统, 省级大创,优秀结题 [4]基于微压痕法的高温承压设备力学性能原位检测装置,省级大创,在研 [5]再热裂纹测试方法及实验装置设计,校级大创,结题 [6]大载荷仪器化划入测试装置设计,校级大创,结题 [7]材料毫微尺度力学性能的划痕测试方法与装置研究,校级大创,在研 部分优秀学生代表:田东峰(保研清华大学)、怀新颖(保研清华大学);胡沛语(保研浙江大学);李索当然(保研国防科技大学);侯学聪、余鑫、王豪宇、董思宇(保研中科院);孔德胜(保研华东理工大学);王岩松、张欣杰、邵晓明(课题组保研,直博,硕博连读) ※ 研究生指导情况 指导硕博研究生30名(含第2导师指导学生),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7名,已毕业博士生3名。 就业去向:中石油、中石化、中共江南造船集团、海尔、海信、潍柴、青海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 · ※ 承担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承压设备焊后热处理应力释放-延性损伤机理及防再热开裂设计,2023/01-2026/12,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高温压力管道焊接接头的非均匀蠕变损伤机理及寿命预测方法研究,2019/01-2021/12, 已结题,主持 [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高温厚壁压力管道焊接接头的长时蠕变损伤机理研究,2019/05-2022/06, 已结题,主持 [4]中石化重大科技项目,高温带压焙烧炉应力在线监测及安全保障技术开发,2022/1-2023/12,已结题,主持 [5]中石化胜利海上石油工程技术检验有限公司,海洋平台钢结构残余应力测试,2024/5-2024/11,已结题,主持 [6]河南锅科院横向课题,锅炉主蒸汽管道焊接接头蠕变损伤寿命预测方法研究,2024/5-2024/11已结题,主持 [7]河南锅科院横向课题,基于典型失效模式的水管式余热锅炉长周期运行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2023/7-2023/9,已结题,主持 [8]上海特检院横向课题,常压罐车有限元模拟技术服务,2022/11-2023/12,已结题,主持 [9]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高可靠性电堆关键技术,2021/12-2025/11,在研,参与 [10]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车用塑料内胆碳纤维缠绕高压气瓶(Ⅳ型瓶)研发及产业化,2021/1-2024/12, 已结题,参与 · ※ 获奖情况 [1]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排名1/6),2023 [2]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4/15),2023 [3] 山东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6/15),2023 [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内瓦发明展,金奖(排名2/7),2023 [5]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压力容器与管道分会(ASME PVP),优秀论文奖,2017 [6] 第11届全国压力容器大会,优秀青年论文奖,2025 · ※ 发表论文 · 在《INT J PRES VES PIP》《ASME-JPVT》《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等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代表作如下: [1] Yang Bin, Xiu Minghao, Jiang Wenchun*, Peng Wei.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Residual Stress in Repair Welding of a CrMo Steel High-Temperature Pressure Pipeline Weldment Under Extended Service.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25,38:73. [2] Yang Bin, Yu Haowen, Jiang Wenchun*, Gu Wenbin, Chen Jingkai. Stress relief simulation for postweld heat treatment process of pressure equipment: Creep constitutive equation considering temp erature and stress vari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s and Piping 208(2024)105156. [3]Yang Bin, Huai Xinying, Zhao Yanling*, Xiu Minghao. Failure analysis on outer tube breaks of a double-sleeve rapid cooling heat exchanger.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153(2023)107540. [4]Zhao Yanling, Li Suodangran, Yang Bin*, Xiu Minghao. Failure analysis on tube weldment cracking of a high-temperature carbon black air preheater.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153(2023)107622. [5] Kong Dengsheng, Yang Bin*, Hu Peiyu. Binary Newt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Residual Stress Based on the Indentation Energy Difference Theory. Metals,2022,12,1439. [6] Yang Bin, Xuan Fu-Zhen, Jiang Wen-Chun. On the Interrupted Creep Test Under Low Stress Levels for the Power Law Parameter Extraction. J. Pressure Vessel Technol. 2020, 142(5): 054501. [7] Yang Bin, Xuan Fu-Zhen. Nonhomogeneous microstructure related creep damage of the CrMoV multipass weld met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9, 763:138122-1-11. [8] Yang Bin, Xuan Fu-Zhen, Chen Jing-Kai. Evalu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related strength of CrMoV weldment by using the in-situ tensile test of miniature specimen.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18,736:193-201. [9] Yang Bin, Xuan Fu-Zhen. Creep behavior of subzones in a CrMoV weldment characterized by the in-situ creep test with miniature specimens.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18,723:148-156. [10] Yang Bin, Xuan Fu-Zhen, Liu Xin-Ping, Heterogeneous creep behavior of a CrMoV multi-pass weld metal,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17, 690: 6-15. · ※ 专利 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代表作如下: [1] 杨滨,等.一种用于管道内壁无损检测的压痕仪固定装置 [2] 杨滨,等.一种便携式的应用于现场残余应力的加载及光学测试装置(已转化) [3] 杨滨,等.一种用于检测承压设备内壁力学性能的压痕仪固定机构及固定方法 [4] 杨滨,等.便携式力学性能无损检测仪 [5] 杨滨,等.一种管道外壁堆焊工艺(已转化) · ※ 软件著作权 登记软件著作权10余项,代表作如下: [1] 基于深度学习的承压设备焊后残余应力释放率预测系统V1.0 [2] 焊后残余应力释放效能的深度学习-SHAP可视化分析系统V1.0 [3] 焊接热处理数据智能管理及深度学习建模系统V1.0 [4] 仪器化压痕力学性能测试系统V1.0 [5] 仪器化压痕残余应力计算系统V1.0 ※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 [1] The 2024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igh Temperature Pressure Vessels and Pipelines,Tian Jin,China,2024.04.(特邀报告) [2] 2023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接技术高峰论坛,大型压力容器的主副加热局部热处理与微压痕检测技术,江苏苏州,2023.11(特邀报告) [3] 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二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 大型承压设备焊后局部热处理释放残余应力的机理研究, 山东青岛, 2023.05(特邀报告) [4] ESIA17 FESI/CSI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Residual stress evolution mechanism during local PWHT of girth weld of pressure vessels,UK Manchester,May 23-25,2023 [5] 第五届中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大会,大型承压设备局部热处理与检测技术,山东青岛,2023.03. [6] 第21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 残余应力压入能量差测试方法及装备研制,广东东莞,2023.03. [7] 第14届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压入能量差法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及工程应用,广东东莞,2023.11. [8] 首届微试样力学试验方法专题研讨会, 压头尺寸对球压痕单轴拉伸性能表征的影响研究, 山东青岛, 2023.09. [9] 第11届材料与结构强度青年论坛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青年工作年会, 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的残余应力演变机理研究,河北秦皇岛,2023.07. [10] 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及方法,焊接接头强度和残余应力的压入能差测试方法及应用,河南洛阳,2024.11. [11] 201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e Integrity, Comparison of tensile properties of 1.25Cr-0.5Mo steel characterized by miniature specimen and standard specimen. Nanjing, China, November 2-5, 2018 [12] ASME 2018 Pressure Vessels and Piping Conference, Microstructure and tensile properties of a 1.25Cr-0.5Mo main steam pipe after long-term service. Prague, Czech Republic, July 15-20, 2018. [13] ASME 2017 Pressure Vessels and Piping Conference, Influence of inhomogeneous microstructure of multi-pass weld metal on creep behavior of cross-weld specimen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Hawaii, United States, July 16-20, 201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