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大 | |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个人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Zhengda_Yang 办公地点:工科楼D516 | |
教育经历 | |
2009.09-2013.06 | 山东大学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工学学士 |
2013.09-2018.09 | 浙江大学 能源清洁力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热能工程专业 工学博士 师从高翔院士 |
工作经历 | |
2022.01-至今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必赢242net官网,副教授 |
2021.01-2021.12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必赢242net官网,特任副教授 |
2018.10-2020.12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必赢242net官网,师资博士后 |
研究领域/招生方向 | |
以国家“双碳”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聚焦能源利用过程中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关键问题,方向包括: [1] 碳捕集及污染物生成与控制(有机胺气溶胶等) [2] 烟气污染物静电/催化脱除(PM/SO3/NOx/VOCs) [3] 储热与强化传热技术(相变储热/热化学储热等) | |
主讲课程 | |
本科生:《传热学》《油气热科学与技术》《工程概论》《专业外语》;研究生:《高等传热学》《能源科学前沿进展》 | |
主持项目 | |
[1] 烟气碳捕集后荷电与离子泡沫协同强化胺气溶胶聚并脱除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5.01-2028.12,主持 [2] 燃煤烟气中电热耦合驱动硫酸雾凝聚长大机理及促进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0.01-2022.12,主持 [3] 钢铁行业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智能化高效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2019.01-2022.12,主持 [4] 基于电-流-热-力耦合的烟气硫酸雾凝聚长大机理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5-2020.10,主持 [5] 涂装行业含粘性漆雾废气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青岛市科技惠民示范引导专项,2021.01-2022.12,主研 [6] 碳捕集过程中可凝气溶胶形成与演变机制研究,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2021.01-2023.12,主持 [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才引进项目,2018.10-2020.10,主持 [8] 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研究,2023,横向课题,主持 [9] ***措施分析,2024,横向课题,主持 [10] 稠油油藏吞吐后线性火驱适应性及参数优化研究,2019,横向课题,主持 | |
学术论文 | |
截至2025年6月,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近五年5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1] Unraveling the promotion for SO2 and H2O resistance of transition metal-doped CeO2-TiO2 catalysts in NH3-SCR reaction: A DFT study[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5, 489, 137563.(第一作者) [2] Insights into Aerosol Emission Control in the Post-combustion CO2 Capture Process: From Cluster Formation to Aerosol Growth[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58(16), 7196-7207. (第一作者) [3] Three-dimensionally ordered macroporous Ce-W-Nb oxide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with NH3[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2, 433: 134576. (通讯作者) [4] Complete catalytic reaction of mercury oxidation on CeO2/TiO2 (001) surface: A DFT study[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2, 430: 128434. (通讯作者) [5] Fast evolution of sulfuric acid aerosol activated by external fields for enhanced emission control[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54(5), 3022–3031. (第一作者) | |
学术专著 | |
《高等工程传热学》校级规划教材 | |
中国发明专利 | |
[1] 一种Mn基整体性催化剂制备方法和应用,2024,CN202411985453.4 [2] 胺气溶胶脱除装置、方法以及碳捕集系统,2023,CN202310222210.4 [3] 一种碳捕集逃逸吸收剂深度脱除方法,2025,CN202510030535.1 [4] 一种可切换取热方案的地热实验装置,2025,CN202510030536.6 [5] 一种冷凝强化型静电旋风除尘器,2024,CN202411985460.4 [6] 一种多孔道结构Cu-Ce催化剂制备方法,2023,CN202310038639.8 [7] 一种烟气加湿强化细颗粒物凝结长大装置和方法,2023,CN202311393404.7 [8] 湿烟气条件下可凝结颗粒物粒径演变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2022,CN202210990189.8 [9] 一种烧结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系统及运行温度控制方法,2021,CN202110511060.X | |
国际发明专利 | |
无 | |
起草标准 | |
[1] 基于湿法的烧结烟气超低排放一体化治理技术规范, T/CISA 166—2021 T/CSM 33—2021 [2] 船舶尾气脱硫设备,T/CAMIE 31—2024 [3] 船舶尾气脱硝设备,T/CAMIE 30—2024 | |
获奖荣誉 | |
个人获奖: [1] 钢铁工业铁前烟气污染物高效协同治理关键技术与装备, 山东省科技金桥奖一等奖 [2] 稠油注蒸汽热采节能降碳关键技术与应用,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减排科技进步二等奖 [3] 稠油注蒸汽开发系统热管理及应用,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京博伯乐”奖教金 [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十佳百优班主任” [6] 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7] 校级本科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校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学生获奖: [8] 国家级竞赛奖励10余项,包括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2项 [9] 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百篇优秀毕业论文1篇 [10] 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4篇、优秀研究生论文2篇 | |
学术兼职 | |
[1] 青岛市湿电除尘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 [2] 《发电技术》《能源环境保护》《Front. Energy Res.》《Catalysts》等4个期刊青年编委/编辑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验收专家、青岛市科技专家库专家 欢迎有兴趣参加节能减排大赛等科技竞赛,以及有志于攻读能源高效清洁低碳利用方向的学生与我联系,期待与你共同进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