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选调生,驻村工作让我懂得了青年一代扎根泥土的真正意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于高原处找感觉,于国家发展想问题的过程,让我理解了青年一代融入时代的真谛”。6月17日,学院联合文法、材料学院主办的“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主题团日活动在讲堂群(南堂)举行。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为主线,邀请广西选调生高恒山和人民日报社西藏分社记者徐驭尧进行现场连线,用切身经历解读小我融入大我、个人融入时代的内涵,引导团员朋友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把小我融入大我”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南开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师生:“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贡献力量。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一批批年轻人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情传递温度,用智慧改变观念,将汗水挥洒在祖国希望的田野上,在祖国大地上书写着青春的力量,在赓续奋斗中助推“摆脱贫困”的伟大壮举。来自广西的选调生高恒山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到广西,在脱贫攻坚的一线学习、奋斗、奉献。活动现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团员们展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的鲜活场景,小到走访辍学儿童、与村民们一起种竹笋,大到为村里修公路、搞产业、拉项目,这些经历让团员们切身感受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难和不易,也鼓舞了团员们到基层一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信心。团员代表孔令剑表示:“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恒山学长的分享让我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我要倍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争取能在更多更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青年一代,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品质,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用实际行动向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时代的答卷。分享者徐驭尧从小生活、学习在长三角地区,但面对人民日报岗位分配时他主动向组织请缨要到艰苦的地区去,用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视角去记录、见证时代的发展。正如他在分享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不到边疆工作,生活轨迹永远都在一两个地方,那对于这个时代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于是他在5373米的普马江塘乡与干部群众一起过春节,足迹遍布西藏71个区县,在融入西藏、感悟时代的过程中,他也实现了个人的成长与蜕变。他用自己的经历让团员们懂得了青年一代的责任和关怀应当落脚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应当在奋斗中与时代同向同行。团员代表德勒多吉作为一名藏族学生,听完分享后深有感触,他说:驭尧学长讲的那曲就是我的家乡,从他的镜头里看到了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我十分自豪,自豪于出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毕业后我也想回到我的家乡,沿着前辈的足迹,矢志奋斗,建设西藏,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

“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本次活动中两位嘉宾用他们的故事回答了时代对于青年的提问:青年一代从何而来?去向何方?作为中国的青年一代,他们地域不同、工作不同、经历不同但却在践行着共同的责任,那就是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用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这也鼓舞了团员青年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学院党委副书记郭杰表示:“这种形式的主题团日,目的就是在于用身边的故事启迪,用鲜活的案例育人,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能够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殷殷重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把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上,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审核:郭杰)

